病例资料
女,23岁。因四肢、躯干面部暗红色结节2年余入院。于2年前右大腿屈侧出现一暗红色结节,约黄豆大小,无自觉症状,渐向四肢、躯干、面部蔓延,伴腰酸,偶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结节有时发生化脓、结痂,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均诊为脓疱疮,局部用药物治疗,病情反而加重。既往体健,否认麻风接触史。查体:一般情况好,面部、躯干、四肢可见暗红色黄豆大至鸡蛋黄大结节,呈对称性分布,有黑褐色结痂,有少许色素沉着斑和浅表萎缩性瘢痕,无水疱、渗液、脱屑,眉毛无脱落。皮肤活检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可见大片泡沫细胞团,抗酸染色强阳性。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麻风(瘤型),转至麻风病院治疗。
讨论
麻风是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眼及上呼吸道黏膜,少数病例可累及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麻风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致肢残和畸形,故对个人和社会危害相当大。本例长期误诊为脓疱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化脓和结痂的暗红色结节易与脓疱疮混淆;②询问病史、查体不详细,没有从皮疹的发生发展规律来考虑诊断;③接诊医师对麻风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瘤型麻风病人的皮肤、黏膜、淋巴结、外周神经等都蕴藏着大量麻风杆菌,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麻风病人的误诊,将对社会人群产生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我们认为,对临床上可疑麻风病例均应及时做活组织及黏膜涂片检查,有条件者应行血清学检查,或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病理切片,以防误诊或漏诊。
来源:孙乐栋.临床误诊误治,1999,12(3):17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