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由体循环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分离。本病好发于肺下叶后基底段,且以左侧多见,发生于右上肺者罕见,我院新近收治1例经手术确诊的右上肺PS。现回顾临床资料如下。
1 病例资料
女,58岁。因咳嗽、咳黄脓痰伴右上胸牵扯样疼痛3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咳嗽、咳黄脓痰伴右上胸牵扯样疼痛,间断性发热,在当地医院住院,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CT(PET-CT)检查考虑肺部良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经积极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复查CT提示病灶部分吸收,出院。20d前再次出现咳痰、胸痛,并伴右上臂疼痛,来我院就诊。门诊CT检查示右上肺阻塞性炎症伴肺不张,病灶较前进展,收入院。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右上肺呼吸音粗,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阴性,反复留取痰液行抗酸染色涂片、细菌培养、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红细胞沉降率偏快。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不张,刷片行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病理检查均阴性。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无改善,复查胸部CT改善不明显。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肿块与胸膜顶粘连,无胸腔积液,右肺上叶萎缩,右肺中下叶代偿性增大,解剖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未发现肺动脉分支、肺上叶静脉及支气管,行右肺上叶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上肺肺隔离症(叶内型)。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PS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供血,由于来自主动脉的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功能丧失,因而发育不全形成无呼吸功能的囊性包块。本病发生机制尚不清晰,常见有副肺芽学说、Pryce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牵引学说相对受到普遍认可,认为胚胎初期,原肠及肺芽周围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胚胎肺组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PS。但牵引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的PS,少数患者没有异常动脉。新近有报道称从基因水平研究证实PS与hoxb25蛋白异常表达有关。
2.2 临床分型 PS根据有无独立的胸膜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①叶内型:异常的肺组织无独立的胸膜,通常发生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右侧占40%,血供多数来自胸主动脉下部,少数可来自腹主动脉,其静脉血通常回流至肺静脉,偶见回流至体循环静脉。②叶外型:有自身独立的胸膜包裹,90%见于左侧,与膈面关系密切,血供多来自降主动脉或其分支,也可来自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等,静脉血回流至体循环静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