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院临床用药情况,随机抽取2002年10月~2003年3月门诊处方6 290张,住院病历460份,发现不合理用药306份,占4.5%。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 药物品种选择存在的问题
1.1 用药品种过多 有文献指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用药品种有关,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6种以上为10.0%,15种以上可达80.0%[1]。本次调查显示,门诊病人用药6种以上者791份处方,占抽取门诊处方量的12.6%;住院病人用药品种6种以上者241份病历,占抽取住院病历的52.4%;联合用药10种以上者86份病历,占18.7%。
1.2 同类药物不合理联用 联合应用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严迪)、琥乙红霉素(利君沙),三药同属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皮康王(主要成分为酮康唑)、皮康霜(主要成分为咪康唑),两药同属唑类抗真菌药;联合应用格列吡嗪、格列美脲两种磺脲类降糖药物。上述同类药物联用意义不大,却可增加毒副作用。
1.3 药物剂型不合理联用 有部分医嘱或处方出现不同剂型的同种化学成分,如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同时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日剂量达200mg;氯霉素滴眼液与润舒滴眼液(活性成分为氯霉素)并用;合用炎琥宁、川琥宁、喜炎平,活性成分均为穿心莲内酯。
1.4 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等配伍,生成难溶性络合物而影响吸收;复方丹参制剂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细胞色素C合用,其酸溶性成分与上述药结合而降低生物利用度;冠心苏合丸与亚硝酸异戊酯同用增加毒性;血塞通注射液(其中三七含肾上腺素样物质)与异丙肾上腺素合用,使心肌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加,增加其对心脏的毒性;消渴丸与格列本脲同用系重复用药;硝酸异戊酯、硝苯地平与速效救心丸合用使药效重复。
2 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药物适应证选择不当 手术后病人常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诸多隐患。产科医生习惯在产妇顺产后给予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预防感染,而分娩属自然生理过程,顺产妇一般无需服用药物预防感染。阿莫西林及喹诺酮类药物虽经乳汁分泌进入婴儿体内量少,但仍可能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本次调查中,外科手术后16例联用萘替米星及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其中5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