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8岁。因外伤性脾破裂入院,术前申请用血时,值班医生将B型血错误地申请为A型血,血库又误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发放A型血。手术开始后值班护士在输血前也未核对血型,即将A型血给病人输入。当输入20ml时,病人即感输血处血管疼痛不适,立即停止输血,重新核实血型,即发现有误。此时手术已将病人脾脏切除,在脾窝处常规置引流管,关腹。麻醉医生因担心发生溶血反应,在手术结束前,未与手术医生商量,自行静脉滴入12500单位肝素,用药10分钟后,突然从引流管涌出约600ml新鲜血液,患者血压立即下降。手术医师怀疑脾动、静脉结扎不牢或滑脱,再次打开腹腔,见脾动、静脉结扎牢固,但术野创面仍有渗血,此时麻醉师考虑到为肝素所致,立即用大剂量止血剂对症治疗,同时常规关腹,观察引流管未再见血液溢出。给病人分次输入B型血900ml,病情好转,10天后拆线痊愈出院。 讨论 本例因医生、血库、护士三方面工作粗疏,造成交叉配血错误,误输入异型血,这是临床发生溶血性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医生工作不认真,误申请异型血是配血错误首要责任人,血库是配血错误的重要责任人,护士是防范输血错误的最后一道防线,输血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才能防止错误输血。在临床上,常用肝素预防和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误输血的后果是发生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发生DIC,故本例麻醉医师单纯为了预防溶血反应而盲目使用肝素,造成手术创面广泛渗血,险些造成严重后果。 编后语:本例在治疗中反复几次失误,说明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临床医生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掌握抗凝药物、特别是使用肝素的适应证,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来源:李唯一 .临床误诊误治, 2002,15(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