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专注代理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备案——
网站首页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新办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变更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行溶栓治疗致病情加重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行溶栓治疗致病情加重
来源:医疗点评网 添加时间:2017-03-02
一、病例资料
男,53岁,医生。因反复胸闷6个月,突发剧烈胸痛10min入院。患者6个月前工作中突发胸部压榨感伴冷汗,向肩背部传导,自行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症状缓解。此后反复发作胸闷,未予重视。入院前10 min,患者因情绪激动突发剧烈胸痛、压榨憋闷感,伴肩背部胀痛,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服药,无烟酒嗜好。测右上肢血压114/70mmHg。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1~V3T波高尖。考虑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1],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30min后出现左下肢麻木、乏力,左下肢有踩棉花感,胸痛有所缓解,但肩背部疼痛无缓解。查体:体温 36.5℃,脉搏80/min;左下肢血压171/110mmHg,双上肢及右下肢血压均110/60mmHg左右。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80/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复查心电图:高尖T波较前改变不明显。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0.81;肾功能检查正常;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肌钙蛋白<0.001μg/L。2h后复查心肌损伤标志物仍正常。床旁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室内径 43mm/ 30mm,右室内径 17mm/ 12mm,左房内径 34mm,右房内径 32mm;主动脉窦部内径 47mm;升主动脉起始段内径 37mm,可见长度约 20mm,其内未见内膜分离;主动脉弓内径 23mm,前壁可见血流进入假腔内,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前壁。左室射血分数60%,左室短轴缩短率0.3。腹主动脉膈肌裂孔以下约 10cm范围可见夹层形成,真腔内径 11 mm,假腔内径 16mm,假腔位于前方,假腔下端可见膜状回声随真腔血流飘动。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等待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腰背部撕裂样剧烈疼痛,难以忍受。CTA检查示:主动脉弓至右侧髂总动脉腔内均见不规则扭曲的线样低密度影,分隔呈不规则的双腔,较大的腔内密度稍高,较小的腔内密度稍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侧肾动脉开口于稍高密度真腔,右侧肾动脉开口于稍低密度假腔;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顶部。诊断: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右侧髂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DeBakey Ⅲ型。给予降压、控制心率、止痛及镇静等治疗,反复床旁超声检查提示升主动脉内膜光滑,未发现升主动脉撕裂改变,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前壁。于急诊全麻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术后坚持口服降压、控制心率及降脂等药物,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随访6个月无不适。 二、讨论 2.1 发病概况 AD是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随血流压力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使主动脉中层解离,病情危急,48h内病死率可高达50%。美国心脏病协会(AHA)2006年报道AD发病率为(25~30)/100万,国内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近年临床上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临床重视及检查设施日益完善有关。高血压被认为是AD最重要的易感因素,存在于70%~90%的AD患者中,在远端夹层中更为常见。本例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同时合并高脂血症,而动脉粥样硬化为血管夹层的另一后天性因素。 2.2 临床特点 近年文献有较多临床表现酷似AMI的AD报道。分析AD出现类似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原因:①升主动脉夹层使主动脉根部扩张,甚至因夹层撕裂导致主动脉瓣叶在窦管结合部分离,造成主动脉瓣反流,影响冠状动脉灌注;②夹层血肿压迫冠状动脉口,造成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甚至完全闭塞;③本身已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故对出现类似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要注意与AD鉴别。本例考虑AMI后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心电图检查虽有胸前导联T波高尖,但在随后的6h无动态改变;最早反映心肌损伤的肌红蛋白未见增高,均不支持此次发病为冠状动脉病变。仔细分析病情特点,患者有不能耐受的胸痛伴肩背部疼痛,测双下肢血压不对称,符合AD临床表现。 2.3 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①胸痛症状不易和AMI鉴别:AD最常见症状为疼痛,常位于胸骨后、前胸及背部,疼痛性质主要为撕裂样痛或锐利性痛,有时与AMI难以鉴别。AMI疼痛逐渐加重;AD为突发剧痛,并可放散到下颌、颈部、肩膀及前臂,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有1%~2%AD逆行撕裂向近心端扩展,使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或闭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合并AMI。本例6个月前有类似心绞痛症状,经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症状可缓解,此次发病时突发剧烈胸痛,容易先入为主想到AMI。②忽视四肢血压测定:72%的AD患者伴血压升高,根据夹层波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程度不同,四肢血压多有较大变异。本例出现胸痛症状早期仅测上肢血压,忽视四肢血压的测量比较,在出现左下肢麻木时才比较四肢血压,如果早期四肢血压监测可能会发现病因。③治疗过于草率:本例在未完全确诊情况下,仅凭借既往病史和发作性剧烈胸痛10min、心电图检查示T波改变就草率诊断AMI,在无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佐证、未行心脏超声检查排除AD或肺栓塞等情况下,贸然使用尿激酶溶栓,导致夹层撕裂范围扩至髂总动脉,腹腔各脏器供血不足,实为教训。 2.4 防范误诊误治措施 ①提高对AD的认识: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AD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还要掌握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对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尤其呈撕裂样痛,伴血压升高、胸闷、大汗、面色苍白者,要考虑到AD,认真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监测四肢脉搏和血压是否有差异。②注意AD症状的3个不相符:即胸痛与心电图表现不相符、症状和体征不相符、血压与休克表现不相符。本例心电图改变类似AMI,但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加重,经检查证实夹层范围扩大。③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引起胸痛的常见原因有AMI、AD和肺栓塞等,对急性胸痛患者要及时完善心血管彩超、胸部CT及MRI检查,这些影像学检查诊断AD的准确率可达100%,有替代动脉造影成为诊断AD金指标的趋势。总之,培养临床医生正确的诊断思维,可提高AD诊断率,减少AD误诊误治。 来源:李莉.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1)017.
上一篇:
将疼痛纳入生命体征显示医学人性进步
下一篇:
小男孩长期哮喘原为气管异物所致
相关资讯
硬下疳的误诊研究
不典型肺部病变的影像诊断分析
盐酸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致剧烈腹痛一例
恶性肿瘤误诊为血肿的教训
强直性脊柱炎长期误诊一例报告
肝破裂误诊为宫外孕破裂一例
甲磺酸培氟沙星致过敏反应
用温暖人心的话语架起情感的桥梁
警惕异位甲状腺的误诊误治
低血糖症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分析
以生命伦理护卫晚期病患尊严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为急性心力衰竭
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误诊为帕金森病一例
警惕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的药物
医生为啥“不开没把握的刀”?
快速导航
就医安全
医患之家
黑医榜单
医患维权
赖皮医院
通知公告
医害案例
行业资讯
最新资讯
微波治疗痔致乙状结肠爆裂伤一例...
闭孔疝致肠梗阻误诊六例分析
阿米卡星导致神经肌肉阻滞
医源性脾损伤21例治疗体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美容服...
医疗诉讼中医患双方的举证范围和...
椎管内占位病变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胆囊底部悬吊及哈袋切开治疗胆囊...
婴幼儿意外伤害130例调查分析
裘法祖的做人做事做学问
网站首页
|
医疗安全
|
医害案例
|
赖皮医院
|
医患维权
|
黑医榜单
|
医患之家
|
医疗资讯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XML
|
在线留言
就医安全点评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深圳网站建设公司
电话:0755-87654321 传真: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大楼8楼803 邮箱:2998489551@qq.com
网站关键字:医疗点评网、医疗点评、医疗安全点评网、医疗安全点评